罗善学曾说:“等我妈去世万生优配,如果我身体不行了,我索性喝农药死了算了。”这句话暴露了他内心的绝望。而他母亲韦绍兰则以安慰的语气对他说:“这世界这么好,吃野东西都得活着去看看。”两人的话语,看似普通,却掩藏着深深的痛苦和不为人知的往事。
韦绍兰的遭遇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。1944年,年轻的她被日军抓住,带到了慰安所,经过一年的凌辱后,她发现自己怀孕了,孩子父亲是日军,身份低贱、屡遭歧视,这一切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。虽然年少的她曾有过砍死父亲的冲动,但那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?让我们从头说起。
韦绍兰出生于1920年,家境贫寒,父母是普通农民。童年时虽然艰难,但父母的宠爱让她的日子过得还算幸福。当她长大,到了适婚的年纪,在父母和媒人的安排下,她嫁给了当地的罗巨贤。罗家家庭条件一般,但罗巨贤勤快老实,对韦绍兰也好,婚后的生活也不错,婆婆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。没多久,韦绍兰便生下了一个女儿,日子渐渐变得富足,未来充满希望。
然而,幸福总是短暂的。抗日战争进入胶着阶段,日军大规模扫荡万生优配,韦绍兰和女儿不幸被抓住,带到慰安所。为了不被侮辱,她曾想自尽,但看着怀中的女儿,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。她和其他被抓的女子被带到麻苓镇的慰安所,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,除了做繁重的家务,还要忍受日军的凌辱。一个月后,韦绍兰发现自己怀孕了,孩子无疑是日军的。她身陷困境,无法面对丈夫,也无法面对此情此景的残酷现实。
展开剩余61%当慰安妇怀孕后,通常会失去价值,韦绍兰明白她必须逃走,不能让日军发现。两个月后,她终于找到了逃跑的机会,带着女儿逃出了慰安所,经历了三天两夜的艰难跋涉回到家中。然而,她没想到丈夫对她的态度冷漠至极,认为她已经“脏了”,而且连女儿也因为身体不适很快去世。韦绍兰不仅痛失爱女,怀孕的事实让她倍感煎熬。
面对来自丈夫的冷漠、社会的排斥,以及肚子里的日军孩子,韦绍兰一度萌生自杀的念头。然而,她最终还是选择坚持。婆婆劝她把孩子生下来,尽管这让她痛苦不已,但她还是顶住压力生下了这个孩子——罗善学。这个孩子的出生也为母子俩带来了新的悲剧。
由于母亲的身份,罗善学从小就遭到极大的歧视。村里的人嘲笑他是“鬼子崽”,甚至连父亲也冷眼相待,家里对他的态度更加冷淡。随着他渐渐长大,罗善学开始理解自己身世的悲剧万生优配,也开始憎恶母亲生下了他。他的成长充满了孤独与痛苦,甚至一度想通过喝农药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1986年,父亲罗巨贤去世,罗善学终于有机会为父亲送终,虽然他一直在旁,尽力维持对家人的照料,村里的印象才有所改观。时光荏苒,母亲韦绍兰也为儿子的婚事操心,曾多次托人说媒。然而,最终所有的媒人都失败了,不是女孩看不上他,就是家人拒绝了他,原因无外乎是对他出身的排斥。日军侵华的历史阴影让许多人无法原谅他。
尽管屡次遭遇失败,罗善学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,终于放下了心中的执念,和母亲一起安稳度日。虽然日子依旧贫苦,但母子俩得到了内心的平静。
2007年,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否认慰安妇的历史,声称没有足够证据。这个消息引发了全国的愤怒,许多志愿者纷纷开始寻找日军罪行的证据,而罗善学母子也重新进入了公众视野。韦绍兰虽然年迈,但依旧忍不住讲述自己痛苦的经历,为所有受害者讨回公道。
虽然铁证如山,日军仍不承认自己的罪行。最终,韦绍兰和罗善学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《二十三》。不幸的是,韦绍兰直到去世也未能等到日本的道歉,而罗善学也只能孤单地活着,继续承受那份深深的伤痛。
曾经,罗善学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慰安妇的儿子,面对记者万生优配,他曾说过:“我想亲手砍死我的日军父亲,让他为所犯的罪行付出代价。”从这句话中,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愤怒与仇恨。
发布于:山东省盈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